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:关注孩子的 “心情”,比成绩更重要

教育资讯 heimagongsi 6℃

现在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,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老师,开设了心理课,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,目的是关注孩子的 “心情”,帮助孩子解决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

现在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,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心理老师,开设了心理课,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,目的是关注孩子的 “心情”,帮助孩子解决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让孩子不仅成绩好,心理也健康。​
以前有些学校只关注学生的成绩,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,导致有些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大、和同学相处不好等原因,出现心理问题,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绪低落,甚至有自残行为。现在不一样了,教育部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 1 名专职或兼职心理老师,每学期开展不少于 4 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,同时要求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,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。​
在四川某中学,学校每周开设 1 节心理课,内容包括 “如何应对考试焦虑”“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”“正确认识自己” 等。学校还设立了 “心理咨询室”,学生有心理困惑可以随时预约咨询。心理老师王老师说:“很多学生来咨询时,都是因为考试压力大,我们会通过放松训练、情绪疏导等方式,帮他们缓解压力。有些学生咨询后,状态好了很多,学习效率也提高了。”​
除了学校,家长也在改变。以前有些家长只问孩子 “考了多少分”,现在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情绪,比如会问 “今天在学校开心吗”“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”。上海的家长李女士说:“以前我总逼孩子学奥数,孩子每天都不开心,后来学校开了家长心理讲座,我才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。现在我不再只看成绩,孩子反而更主动学习了,性格也开朗了。”​
不过有些农村学校因为条件有限,没有专职心理老师,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不够;还有的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,觉得 “孩子没病,不用做心理咨询”。对此,教育部门正在加强农村学校心理老师培训,同时通过家长学校、线上讲座等方式,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。​
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长的 “基石”,只有心理健康,孩子才能更好地学习、生活。未来,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越来越完善,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,快乐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