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几年,各地都在推进农村教育资源均衡,通过给农村学校配齐设施、派优秀老师下乡、共享优质资源等方式,缩小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,让农村孩子不用去城里,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。最近几年,各地都在推进农村教育资源均衡,通过给农村学校配齐设施、派优秀老师下乡、共享优质资源等方式,缩小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,让农村孩子不用去城里,在家门口就能
以前农村学校的条件差距很大,有的学校没有像样的操场,上体育课时只能在泥地上跑;有的学校图书馆里的书还是十几年前的旧书,孩子没什么新书可看;还有的学校因为老师少,一个老师要教好几门课,教学质量难以保证。现在这些情况在慢慢改变,政府投入资金给农村学校建标准化操场,铺上塑胶跑道,安装篮球架;给图书馆更新书籍,加入童话、科普、历史等各类适合孩子的读物,还配上阅读桌椅,让孩子有舒服的阅读环境。
在河南某农村小学,以前只有一台老旧的投影仪,老师上课只能靠黑板写。现在学校每个教室都装了智能黑板,能显示动画、图片,老师讲 “动物世界” 时,放一段长颈鹿的视频,孩子看得特别认真,理解也更快。该校老师说:“有了智能黑板,上课更方便了,孩子的注意力也更集中,以前不爱发言的孩子,现在也会主动举手提问。”
除了硬件,师资均衡也很重要。各地推行 “教师轮岗”,让城市学校的优秀老师到农村学校任教,期限一般是 2-3 年。比如江苏某城市小学的语文老师王老师,去年轮岗到农村学校,她把城市里的 “小组合作学习” 方法带过去,让孩子分组讨论课文,还组织朗诵比赛,慢慢的,农村孩子的表达能力提高了,对语文的兴趣也浓了。“农村孩子很聪明,只是缺少引导,只要方法对,他们一点都不比城市孩子差。” 王老师说。
另外,农村学校还会和城市优质学校 “结对子”,比如城市学校把好的教学方案、备课资料分享给农村学校,农村老师可以去城市学校听课,学习教学方法。通过这些方式,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慢慢提了上来。
不过有些偏远农村地区,因为位置太偏,优秀老师不愿意去;还有的农村学校规模小,资源共享起来不方便。对此,各地正在给下乡的老师发生活补贴,在农村建教师周转房,解决老师的住宿问题;对于小规模学校,采取 “走教” 模式,让一个老师定期去几个学校上课,比如音乐老师每周去 3 个村小,每个学校上 2 节课,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到专业的课。
教育资源均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但只要持续推进,农村孩子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资源,拥有平等的成长机会。未来,农村教育会越来越好,农村孩子的未来也会更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