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不再是 “简单签协议”,而是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,比如企业派技术骨干来校分享经验、提供实习岗位,甚至和学校一起设计人才培养方案,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行业实际,毕业就能快速适应工作。现在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不再是 简单签协议,而是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,比如企业派技术骨干来校分享经验、提供实习岗位,甚至和学校一起设计人才培养
以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大多比较表面,比如企业只是偶尔来校开一场讲座,学生很少有机会真正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。比如学机械专业的学生,在学校只学理论知识,不知道企业里的机器怎么操作,毕业到企业后,还要花几个月时间培训。现在不一样了,高校会和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企业会把最新的设备、技术信息分享给学校,学校会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。
在山东某高校,学校和当地的汽车制造企业合作,企业把几台汽车发动机送到学校,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拆装发动机,熟悉发动机的结构;企业的技术骨干每个月都会来校,给学生讲汽车制造的最新技术,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原理。学生小伟说:“以前我拆发动机只在课本上见过图,现在能亲手拆真实的发动机,还能听企业老师讲实际工作中的问题,毕业去企业工作,肯定能更快上手。”
高校还会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,实习时间一般是 3-6 个月,学生在企业里跟着师傅学技术,参与实际的工作项目。比如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在企业里参与软件开发,帮忙写代码、测试软件;学会计专业的学生,在企业里帮忙做账、整理财务报表。通过实习,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能力,还了解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,为毕业就业打下基础。
不过有些企业因为担心学生经验不足,不愿意让学生参与核心项目;还有的高校和企业沟通不畅,合作内容无法落实。对此,高校会提前和企业沟通,明确学生实习的内容和目标,确保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;企业也会得到政府的支持,比如政府会给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发放补贴,鼓励企业多接收学生。
高校校企合作深化,能让教育更贴合行业需求,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 “即插即用” 的人才。未来,会有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合作,让学生在校就能接触行业实际,毕业就能顺利就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