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双减” 政策落地两年多,现在中小学的学习氛围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—— 学生作业少了,周末不用再赶各种补习班,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,家长的教育焦虑也缓解了不少。“双减” 政策落地两年多,现在中小学的学习氛围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—— 学生作业少了,周末不用再赶各种补习班,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,家长的教育
以前很多小学生每天要写两三个小时作业,周末还要上数学、英语、作文等好几个补习班,孩子累,家长也跟着累。“双减” 政策明确要求,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,三到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 60 分钟,初中不超过 90 分钟,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。
现在去学校周边看看,以前放学后挤满培训机构的街道冷清了不少,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操场打球、在社区参加志愿活动的身影。广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张说:“以前周末要上三个补习班,现在不用了,我可以去图书馆看书,还能和爸爸一起去爬山,感觉轻松多了。”
家长们的变化也很明显。北京的刘女士以前每个月花在孩子补习班上的钱超过 5000 元,现在这笔钱省了下来,她用来给孩子报了舞蹈兴趣班,“孩子以前写作业写到晚上 10 点,现在 7 点就能写完,还能练会儿舞,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”。
不过 “双减” 落地过程中也有小问题,比如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,偷偷找 “一对一” 家教;还有的学校作业量减了,但课堂效率没跟上。对此,教育部门一直在加强监管,严查违规补课,同时要求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比如通过集体备课、名师授课等方式,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懂学会。
两年下来,“双减” 的效果越来越明显:学生的睡眠时间增加了,近视率下降了,参与体育锻炼、艺术活动的时间多了。未来,“双减” 还会继续深化,让教育回归本质,让孩子能快乐学习、健康成长。